2011-01-05

熊的種類 ??

◎ 熊 ◎
熊在世上分佈廣泛,種類多,熊在世界上共有七種;分別為:美洲黑熊、棕熊、眼鏡熊、北極熊、懶熊、馬來熊、亞洲黑熊。熊在2500 萬~1200 萬前的中新世,由類似熊的祖先分化而成,具有大頭骨,短尾,壯健有力,嘴鼻似狗,眼小耳細,爪大,走路時緩慢鬆弛等特徵的動物。熊具有勢力範圍,獨居,夜行性或半夜行性,為完全的雜食動物,雖屬食肉科,但也吃植物性食物,如青草.樹根和硬殼果實之類。除了棲息在溫暖的地區(北極熊除外)不會降低體溫獨特的熊型冬眠,智能高,壽命依種類不同而不同。不同的熊,毛色和棲地也大不相同。熊大部分棲息在北方,同種類的熊,愈靠近南方的體型愈小。由於熊的習性大同小異,因此我們小組主要探討研究:熊的毛色和其居住環境,<如氣候. 地形>、熊的演化有無關聯、影響。

◎ 熊的種類 ◎
棕熊:Grazzly Bear(灰熊)
棕熊名稱由來,是指其體毛尖端顏色較淺,也因此又稱灰熊。棕熊和灰熊指的都是同一類的熊--Ursus arctos.。「灰熊」這個名字是由於當牠們年老時會長出灰色的毛而來的。在七種熊中,棕熊在熊科中分佈是最廣的,科學展覽 報告 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愈往北者,身軀愈大。涵括歐洲、亞洲到北美洲,總共超過50 個亞種,棕熊可分為三支:包括阿拉斯加棕熊、歐洲和亞洲褐熊〈棕熊〉、北美西部的大灰熊。在北美洲的棕熊基本上平均的分佈在加拿大西部各省,還有阿拉斯加。因個體多種,所以牠們的體色變化很大,從深到接近黑色至淺到近乎白色都有,棕熊的毛色是深的鐵灰色。但是有不同階段的顏色包括黑、肉桂、紅、色黃或是這些顏色的混合。牠們喜歡住在山區森林、開闊的草原或是大河谷地。勢力範圍達數十公里,獨居。交配期4~6 月,懷孕期7~8月,通常是在過冬期的1~2 月內,生產兩胎。初生的幼熊只有20 公分,但一年即成長20 公斤以上,壽命約30 年。棕熊是熊族中第二大熊,和黑熊很像只是稍為大些,肩部顯著的隆起。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善於爬樹,跑得快,會游泳。雖體型笨重,但非常機靈敏捷。交配期在六月,懷孕期約100~210 天,一次生產二至三胎,在過冬時生產。之後,在昏睡中養育幼熊。年老或生病的美洲黑熊,會受到美洲豹或狼群的攻擊。南起墨西哥,北迄阿拉斯加,從加利福尼亞山區到佛羅里達州的科學展覽 報告 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沼澤地帶寒和緬因州的森林,都有牠們的蹤跡。黑熊的皮毛顏色多,美國西部的黑熊-往往作黃褐色,阿拉斯加一種名叫冰河熊-呈銀藍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沿海格里貝爾島的克摩特熊-則是純白色。

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有時被稱為月牙熊,活動範圍寬廣,會在樹上作記號或排尿示知同伴,並無特別的勢力範圍,亞洲黑熊性情比棕熊溫馴,若和棕熊在同一地區活動,會受到棕熊的襲擊。夜行性,獨居。若是棲息在寒帶的亞洲黑熊冬眠其間會時常醒來。懷孕期為六個月,在冬眠中會生產兩胎。幼小的亞洲黑熊在三年後,即有生殖能力,其壽命15~30 年。分布在從阿富汗起至日本各島的山地森林中。台灣黑熊也屬之,主要分佈在1000 公尺以上的濃密森林中,棲息於落葉樹林及樹叢至高山森。體毛色黑,身體壯碩、掌粗厚、尾短、胸前有V字型的弧狀白帶,所以又稱「白喉熊」。

懶熊
懶熊是印度和斯里蘭卡低地森林中的動物,主要以白蟻和其他昆蟲為食。
懶熊的狹長的舌頭和長長的下唇可以遠伸到鼻子前面,把食物舀起來。懶熊有一身粗糙亂蓬蓬的黑檀色毛,胸前有白色V 字形的標誌。
科學展覽 報告 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

眼鏡斑熊
眼鏡斑熊的名稱是由於它兩眼周圍有發黃皮毛的圓環,這種金黃色的斑紋,每隻熊都不同,有的會從頰部延伸到胸前。現在僅存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深山密林之中。

馬來熊
馬來熊胸前有深黃色新月形斑紋,皮毛短呈棕色或黑色。四肢粗大,喜食蜂蜜,也有蜜熊之稱。有關其繁殖習性等不明,通常一次生產兩胎,在雜草密生的地方生產,幼熊易與人親近。馬來熊是最小的熊,長大成熟時身長不到五呎。能爬樹產於東南亞,蘇門答臘和婆羅門洲等的亞洲東南部森林。

北極熊
北極熊廣泛分布於北歐、西伯利亞北部及北美洲北部,而北極地區是北極熊主要分布地帶;北極熊個體單獨地生活,特別偏愛有流冰的地區。北極熊的脖子較長而頭較細。外耳圓而小,肩無隆起,所以軀體的後半部看起科學展覽 報告 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來很大。鼻樑高起,除去鼻鏡與口吻的黑點,軀體全部為厚厚的白毛包裹著。體毛隨季節或日照之不同而產生黃色、灰色、時而棕色的變化。體毛由長約5公分之濃密腹毛和長約15公分帶有光澤之背毛所組成。四肢的毛比其他部位的毛長,足底有毛的地方也比其他熊類多。北極熊這種巨大的白色動物和生活在北極圈以南的歐亞大陸及北美洲的灰熊極嘿熊有些親戚關係。牠的身體構造極能防寒保暖,和其他寒帶動物一樣,他的體型比
溫帶地區的親戚們要大得多,牠的毛很長,油性,在淺水中,水幾乎不會透入皮膚。牠的毛也覆蓋著大部分的腳掌,使牠不但能隔開雪地裡的冰冷,也能有很好的抓力。

(補充)貓熊
貓熊屬於"食肉目""貓熊科",貓熊科只有這一種動物,貓熊雖是食肉目動物,但牠以吃素為主。熊和小貓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動物,熊屬於"熊科",小貓熊和浣熊屬於浣熊科,牠們和貓熊有血緣關係。熊貓(Panda)曾長期被歸類為浣熊科的動物,這個決定主要基於生理上的證據。但是在1980 年末期,DNA 和血清學的研顯示Panda 比較接近熊而非浣熊。有些科學家一直主張要將貓熊自己成一類,但是大部份的熊研者仍然維持將貓熊視為一種科學展覽 報告 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熊。貓熊毛色黑白相間,貓熊是一種古老的動物,起源很早。牠本來是肉食性動物,現在卻進化成雜食性動物;牠在形態構造上,以及生態和生理
上都有不少轉變。比如,牠的裂齒退化,臼齒咀嚼面變寬,便於壓咬和嚼碎竹子。貓熊只產在中國貓熊居住環境的特性是山高、谷深、樹茂、竹密。

http://www1.ymhs.tyc.edu.tw/自然科學/探討熊體色的差異及其演化.PDF

熊的種類
1. 目前已發現數十種的棕熊 (Ursus arctos),在地球上的分佈範圍極為廣泛,其中涵蓋了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在北美大陸最為龐大的亞種是灰熊和科迪亞克棕熊。過去,西班牙的庇里牛斯山棕熊 (Ursus arctos Pyrenaicus) 遍佈在大部份的山瘠與谷地之間;而現在,為數不過約 100 頭的它們,僅棲息在坎達布里亞山區以及庇里牛斯山中部,瀕臨絕種的危機。

2. 居住在阿拉斯加沿岸的科迪亞克棕熊 (Ursus middendorfi 或 Ursus arctos middendorfi),具有超過三公尺的體長以及大約一噸重的身軀,不僅是現今存活的熊類當中最為龐大且最具重量的,也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

3. 位於北極地區的北極熊 (Ursus maritimus 或 Thalarctos maritimus) 也是體型非常龐大的一種熊類,以海豹和魚類為主食。

4. 北美黑熊 (Ursus americanus) 的體色事實上有許多種,例如純白色、黑色、金黃色或黃褐色。

5. 眼鏡熊 (Tremarctos ornatus) 是唯一生存在南美洲的熊類,居住在深入的山區中。因為眼睛周圍具有淡色的體毛,看起來就像戴著眼鏡一樣,故因此而得名。身體的其他部份則呈現黑色。

6. 產於印度及斯里蘭卡叢林的懶熊 (Melursus ursinus) 可以重達 150 公斤,因行動遲緩而得名,可以靈巧活動的嘴唇有助於對白蟻的覓食。全身覆有長而黑的體毛,在胸前具有白色的 V 字型標記。

7. 出沒於東南亞山區的亞洲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則可重達 120 公斤,最明顯的特徵即是胸前的白色 V 字型標記。

8. 馬來熊 (Helarctos malayanus) 居住於東南亞地區,由於它的靈活性,而可以在樹林間來去自如。相對於體長來說,它的腿部比例是最長的,全身體毛短而黑,在胸前具有白色標記。

9. 位於中國大陸的貓熊 (Ailuropoda melanoleucus),是瀕臨絕種的熊類中最小的一種。早期因生理結構上的差異,貓熊被視為跟浣熊科的小貓熊和浣熊為近親,但近年來的基因研究顯示它比較接近於熊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